《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深层地热储集体勘探与开发”专题征稿通知

发布时间:2022-11-23浏览次数:698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标志着我国将继续坚定不移推进能源革命,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我国干热岩地热资源储量丰富,大陆深层(3~10km)资源总量达2.52×1025J,相当于860万亿吨标准煤,是一种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新型清洁可再生能源。《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白皮书(2020)指出,地热能等清洁能源需要实现增储上产,要创新地热能开发利用模式,提升我国能源供应质量和安全保障能力。如何有效开采干热岩地热资源、提高干热岩地热开发利用效率、推动深层干热岩地热开发进程,关乎支撑我国能源结构转型、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的国家重大需求。

  为了响应国家双碳战略,提倡节能减排及能源结构低碳化转型,推动绿色能源探测技术发展,发挥《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在新能源领域的特殊优势,展示我国学者在地热新能源领域的新成果、新技术,促进国内科研院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辑部特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李根生院士、邱楠生教授、黄中伟教授,中国海洋大学李予国教授,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周瑶琪教授、黄建平教授、杨继东教授为特约主编,组织策划“深层地热储集体勘探与开发”学术成果专栏。诚邀我国深层地热研究领域相关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广大同行专家、学者及研究人员积极投稿,希望与国内外同行学者及对新能源发展关心的读者共同研讨我国地热相关领域的最新进展、理论成果及未来发展方向,共同推进我国深层地热相关领域的新理论、新材料、新方法、新技术、新装备等方面的研究。

  所有入选稿件,均在《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正刊“深层地热储集体勘探与开发”专栏中发表。

  一、征稿范围

  征收中-深层地热勘探与开发相关领域的最新成果,包括但不限于:

  1.构造-岩浆活动与岩石圈流变结构演变;

  2.放射性元素在圈层分异和岩浆过程中的迁移富集规律;

  3.沉积盆地地温场与岩石圈热结构;

  4.中-深层地热资源成因机制及资源评价;

  5.地热储层评价与地质建模;

  6.深层地热地球物理探测理论、方法和技术;

  7.深层地热资源钻井、干热岩造储、EGS和深层地热开发方案;

  8.其他相关地热勘探开发新理论、新技术与装备。

  二、投稿要求

  1.来稿要求选题新颖、重点突出、条理分明、数据真实可靠,具有创造性、科学性、准确性、规范性和可读性等,稿件字数尽量控制在9000字左右,最多不要超过12000字。稿件格式请登录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网站http://zkjournal.upc.edu.cn参照最新期刊格式。

  2.文章应为原创、未公开发表的作品,应具有较强的学术及应用价值;应能反映所研究领域的先进水平及发展趋势。

  3.文稿必须包括中英文的题名、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名、作者单位所在城市名及邮政编码;中英文摘要、关键词(3~8个);中图分类号;正文;参考文献;文稿的首页应注明第一作者的姓名、出生年、性别、职称、学位、研究方向及该论文获得的基金项目支持等信息。

  三、征稿日期

  论文征集起始日期:2022年11月30日~2023年4月30日。

  四、投稿方式

  投稿请发送至邮箱xhy7714@upc.edu.cn,并务必将邮件主题名标注为“深层地热储集体勘探与开发专题投稿—姓名—勘探类”或者“深层地热储集体勘探与开发专题投稿—姓名—开发类”。并在文中首页页脚作者简介中注明通信作者的邮箱和手机号。投稿过程中有任何问题可以联系我们:0532-86983497。

  五、特约主编介绍

  李根生,1961年9月22日出生,男,汉族,安徽石台人,201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油气钻井与完井工程专家。中共党员,民盟成员。1983年毕业于华东石油学院开发系,1986年毕业于华东石油学院北京研究生部,获硕士学位,1998年获石油大学油气井工程博士学位,先后在日本东北大学和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做访问学者和高级研究学者。1986年至2003年在石油大学(华东)历任讲师、副教授和教授。现任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流体工程分会(第六届)主任委员。长期从事油气钻井和完井工程理论与技术研究工作,带领团队创新发展了深井围压下空化射流理论,研发成功深井自振空化射流提高钻速技术,在世界上成功地将空化射流用于深井钻井提高钻速。同时,将围压下空化射流理论与方法应用于完井和油气田增产改造中,首创了旋转射流处理地层增产技术,发明了水力喷砂射孔与分段压裂联作技术,为油气田稳产增产、高效开发提供一种先进有效技术手段,在石油工程中初步形成空化射流钻井、完井、压裂的技术体系,现场应用效益显著,并使我国该领域研究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先后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5项(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2011年获孙越崎能源大奖。 

  邱楠生,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994年于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获构造地质学博士学位。1994年7月至今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研究方向为沉积盆地温压场、地热资源评价、沉积盆地热体制和热历史及油气成藏机理。发表SCI论文120篇(其中第一/通讯作者78篇),出版专著5部。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等省部级一等奖5项,获第七届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2016年入选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培养工程。现为中国地质学会构造地质学与地球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地质学报》和China Geology副主编。目前负责国家重点研发项目“中国东部深层高温地热的形成机制、分布特征和资源评价”。

  黄中伟,中共党员,山东东明人,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青,中组部“万人计划”领军人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井工程系主任和地热研究中心主任。一直从事新型射流深井钻井和完井的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1994年本科毕业于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专业,2006年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博士毕业,2012年在美国COLORADO SCHOOL OF MINES作访问学者并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6年入选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8年被入选“北京高校卓越青年科学家”,兼任中国喷射设备标准化委员会喷嘴专委会主任委员、水射流技术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流体工程分会常务委员、地热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德国GEOTHERMAL ENERGY和石油科学通报副主编等。

  李予国,教授,博士生导师。2000年于德国哥廷根大学地球物理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2010年1月至今在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研究方向为地球电磁场正反演方法、海洋电磁探测技术。发表SCI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2部。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评中国海洋与湖沼十大科技进展。现为教育部高校地球物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球电磁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海洋湖沼学会地质学分会理事。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联合基金等多项科研项目。

  周瑶琪,男,教授,国务院评议博士生导师,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第九、十、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获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地质学会“金锤奖”,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二等奖。担任中国地质学会地学哲学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地热新能源咨询委员会专家、山东省深地资源勘查理论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主任;主持国家攀登计划课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霍英东教师基金、山东省重大创新工程等科研项目30余项,发表SCI、EI 论文2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5部。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地球动力学、行星地质学、盆地动力学、岩石地球化学和汇聚型板块边缘岩石圈流变结构和热结构。

  黄建平,男,教授,国家优青,“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山东省泰山学者,教育部霍英东教师奖,光华学者(特聘教授),傅成义青年科技奖获得者。从事复杂介质地震波传播机理与高精度成像领域研究,在最小二乘反演成像、高斯束偏移、绕射波分离与成像方面形成研究特色。主持重点研发课题1项、国家基金4项、国家油气重大专项子课题5项,另主持省部级及行业课题30余项;授权发明专利18项,登记软件著作权56项。发表SCI论文102篇,EI论文120篇,google学术引用2831次,H指数25,第一著者出版专著4部。获得省部级一等奖2次,二等奖3次。担任JGE、Arabian  Geoscience副主编、Frontiers in earth science深层地震成像专刊主编,多个杂志编委会委员。

  杨继东,男,教授,毕业于美国德克萨斯州大学达拉斯分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项目(海外)获得者。主要从事勘探地震学、天然地震学和计算地震学高精度地震成像和反演研究。在Nature Communications,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JGR: Solid earth,Surveys in Geophysics,IEEE TGRS,Geophysics等国际地学期刊发表SCI论文30余篇,国际会议摘要4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项;获得美国德克萨斯州大学“Best Dissertation Award”、刘光鼎地球物理青年科学技术奖和中国发明协会一等奖;担任Frontiers in Earth Science和Geosciences副主编,多个杂志青年编委会委员,国际10余本地学杂志和SEG年会专题审稿人。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简介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CN 37-1441/TE,ISSN 1673-5005)创刊于1959年,是教育部主管、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石油特色鲜明的综合性学术刊物。重点刊载石油地质与勘查工程、石油钻采工程、石油机械工程、石油化学工程、等领域的创新性成果和高水平论文。

  该刊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刊和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刊,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重庆维普、《中国石油文摘》等多家国内数据库全文收录;并进入《工程索引》(EI)、Scopus数据库、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石油文摘》(PA)、俄罗斯《文摘杂志》(AJ)、美国《剑桥科学文摘:材料信息》(CSA:MI)、日本《科学技术文献速报》(CBST)、美国《史蒂芬斯数据库》(Eh)、美国《地质学参考及预览数据库》(GRP)等国际重要检索系统。

  该刊先后获得第二、三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奖,第三届全国百强报刊,2020年入选《地学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T1级期刊,多次获得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和中国精品科技期刊,中国高校百佳科技期刊、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A+)、全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优秀编辑质量奖,以及教育部、华东地区和山东省优秀期刊等一系列奖项。

  编辑部热忱欢迎各位专家学者投稿。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期刊网址:http://zkjournal.upc.edu.cn/

  联系电话:0532-86983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