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大学报(自科版)等19家能源科技期刊主办深地深海油气勘探开发学术研讨会
发布时间: 2023-11-09  作者:  浏览次数: 10

11月2-3日,能源科技期刊深地深海油气勘探开发学术研讨会在江苏省扬州市举行。

会议由《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世界石油工业》《石油勘探与开发》《天然气工业》《中国海上油气》《石油钻探技术》等19 家学术期刊共同主办,旨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深海、深空、深地、深蓝等领域积极抢占科技制高点”“要加快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文献和数据平台,发起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鼓励重大基础研究成果率先在我国期刊、平台上发表和开发利用”等指示批示精神,落实党的二十大“加大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力度”等重大决策部署。

120余家单位的近400名代表参会


来自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石油外企、研究机构、大学和学术期刊等120余家单位的近400名代表参会。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刘可禹教授、孙建孟教授、苏玉亮教授、董长银教授、王成文教授、王旱祥教授等14人到场参加交流研讨。


扬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锴竑致欢迎辞

世界石油理事会副主席李鹭光致欢迎辞

贾承造院士作题为《含油气盆地深层超深层油气勘探开发的科学技术问题》的主题报告

邓运华院士作题为《大西洋被动边缘深水盆地油气地质特征及勘探实践》的主题报告

李宁院士作题为《万米特深地球物理测井:一项极具挑战的“反向探月”工程》的主题报告

刘可禹教授作题为《海洋深水深层油气资源高效探测与智能评价技术》的主题报告


  会上,扬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锴竑,世界石油理事会副主席李鹭光致辞。在主报告环节,中国科学院院士贾承造以塔里木盆地地质科研与石油勘探工作为例,介绍了含油气盆地深层超深层油气勘探开发的科学技术问题,阐述了岩性地层油气藏地质理论。中国工程院院士邓运华在《大西洋深水盆地油气地质特征》报告中,讲述了通过对全球主要含油气盆地深入研究,在非洲、南美发现多个大中型油气田的实践过程。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宁介绍了万米特深地球物理测井、“反向探月”工程的挑战,让与会者对地球物理测井这项复杂工程有了直观认识。成都理工大学刘清友教授对四川盆地页岩气地质工程一体化高效开发的关键技术与装备进行了深入解析,让与会者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和理解。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蒋官澄教授在题为《油气新领域储层仿生保护完井液与计算机专家系统》报告中,详细介绍油气新领域的前沿技术和研究成果。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刘可禹教授作题为《海洋深水深层油气资源高效探测与智能评价技术》的报告,围绕海洋地质、地球物理理论创新,深水油气探采技术及装备研发等进行了阐述。

孙建孟教授作题为《数字岩心和数字井筒技术测井应用进展》的报告

苏玉亮教授作题为《深层碎屑岩油藏注气提高采收率机理研究进展》的报告


董长银教授作题为《深层油气储层流固控制与开采完井技术进展、挑战及趋势》的报告

王成文教授作题为《深层超高温固井水泥材料面临的挑战及研究进展》的报告

张涛副教授作题为《克深气田高矿化度卤水全效资源化利用路径》的报告


  在分论坛环节,包括我校专家学者在内的与会人员围绕“深耕未来:能源科技创新引领深地深海油气勘探开发”这一主题,就深地深海油气勘探理论与技术、深地深海油气开发与生产、深地深海油气钻完井技术、深地深海关键技术装备、深地深海油气经济与能源政策等议题进行了交流。大家一致认为,加快深地深海勘探开发既是贯彻落实“四深”战略的具体行动,也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必然选择。在深海探测领域,我国已经建立起深潜、深钻和深网“三深”格局;在深地探测领域,也发展了万米级科学钻探技术。对深海深地领域的探索,将为中国打造深地深海油气勘探开发未来产业、加大国内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力度持续贡献科技之力。

与会专家进行交流

联合主办会议的期刊编辑部合影




此次会议通过能源期刊联合搭建起一个跨学科、跨领域的学术交流平台,有助于促进学科间融合发展,进一步推动深地深海油气勘探开发等领域的科技进步与创新。

石大学报(自然科学版)编辑部作为主办单位之一参加研讨会,并与期刊界同行进行交流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辑部作为主办单位之一参加了研讨会,编辑部成员聆听了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深地深海油气勘探开发主题发表的真知灼见和最新观点,向部分参会学者介绍了学报办刊、发行、收录和栏目设置情况,并进行约稿。通过参会,学报编辑部与相关领域专家加强了联系,有助于推动后期约稿、审稿和期刊推介等工作的开展。


(文稿:徐会永、姜洪明  审核:王旱祥)


 

 
 
 
 
版权所有: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期刊社 | 管理登录
办公地址: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江西路66号  联系电话:(0532-86983496) 邮编:266580